18110027398

NEWS

内容中心

精益求精,精英型员工激励的困境和破解之道

2021-12-14 返回列表

精英型员工激励在实践中可以说是备受争议。由于组织和领导者长期聚焦于精英型员工,一般员工享受不到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好处,成为激励机制的“边缘人”或者说是“吃瓜群众”,部分员工也因此可能受到冷落,产生消极怠工的态度与行为,甚至仇视精英型员工和领导者,产生破坏性行为,影响组织绩效。

在企业管理实践中,精英型员工激励的困境并不只局限于精英型员工的激励问题,如何利用精英型员工激励的溢出效应和涟漪效应,激发普通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。精英型员工激励的破解之道也从来不只针对精英型员工而设置,不同员工的差异性和需求也应当被考虑其中。

1637311330788.png

1.精英型员工激励的困境

组织分化与普通员工沉沦。精英型员工激励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精英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,精英激励会使其感受到过高的权力距离,认为自身与精英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,即使努力也不会改变自身劣势,因此,很多普通员工放弃努力,成为组织的沉淀员工。组织中的“精英”和“平民”两个层级之间是缺乏互动的,甚至是相互抵触的,普通员工出于“畏惧”或“忌妒”,不愿与精英层相接触,精英型员工更是“不屑”与普通员工进行交流。组织将员工划分为相对固化的精英型员工、普通员工两个层级,会影响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、资源流动,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整体性提升。对精英型员工的激励越多、越强,普通员工沉沦得越快,严重的还会降低普通员工的组织公平感、工作满意度、工作幸福感等,对普通员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,与激励初衷相悖。

精英型员工产生负面行为。多数精英具有自恋、马基雅维利主义等黑暗人格。精英型员工激励原本就会招致争议,如果精英型员工再表现出高人一等的特权意识,就更会受到普通员工的疏远与敌视,从而产生组织分化。有时精英型员工的工作绩效达不到组织预期,有时普通员工的工作绩效会超出组织预期,这就使得组织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加重,从而增加了组织管理成本。面对生产与创新能力的下降,精英型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往往是更强的,为缓解这种压力,精英型员工很可能表现出负面行为,如:减少工作投入,降低工作效率;产生激励依赖;过度自信与技术壁垒。

1637311361801.jpg

2.精英型员工激励的破解之道

纵向维度上的梯度激励。梯度激励意味着并不只是对“名列前茅”的精英型员工进行激励,凡是进步、成长的员工都被纳入组织激励名单中,形成一种“全员激励”效应。

横向维度上的多元激励。差异性是普遍存在于员工之间的,即使在同一梯度内,不同的员工也具有各自的特点,因此,激励评价标准也应该注重多元化,避免部门员工的价值被忽视。在设计激励评价标准时,员工的工作技术、道德行为、组织公民行为、建言行为、人际关系等都可纳入绩效评估体系。

时间维度上的递延激励。注重激励的即时性,激励时机恰当能够更好地实现激励效果。加强激励时间的递进性,坚持持续激励。强化激励的延续性,保持动态激励。

文化维度上的精熟导向。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对员工行为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,有利于在组织内形成良性人际关系。因此,组织和领导者应从文化维度入手,为精英型员工激励的困境破解和效用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基础。

3.最实用的员工激励落地a工具

微认可以即时认可为基本原则,将员工全方位的工作行为、工作结果以积分的方式进行量化,根据积分累计结果进行分层分类汇总排名、把员工的各种梦想、需求、期望和积分串联在一起,不再局限于精英型员工,形成“全员激励”效应。将员工弹性福利、年终调薪、评优评先与人才池建立等方面进行挂钩,形成新的长短效评价及分配机制,从而帮助企业即时表彰员工突出业绩、认可员工积极行为、支持企业文化落地、塑造无边界组织和发掘培养高潜员工,通过专业化、体系化、技术化的集成方案,让企业轻松有效地激励员工。


北京厚通益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
  • 电话:18110027398
  • 地址:北京 · 海淀 · 文化大厦

扫码关注订阅号

加入人资学习交流群

版权所有 @ 北京厚通益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5033139号-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739号
  • 18110027398
  • 返回首页
在线咨询18110027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