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10027398

NEWS

内容中心

疫情之下,企业陷入危机、高管面临减薪,我们如何寻找人生的“凸性”?

2020-02-20 返回列表




1582191792304.jpg


人性的弱点在于,我们总是在做着最好的打算,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。


曾经,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,心事浩渺连广宇。而今,生存却成为最现实的愿望,最高的目标。疫情之下,继西贝、外婆家餐饮之后,酒店巨头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公开表示:如果疫情无法在2-3个月内得到控制,将出现现金流断裂,这将使公司陷入严重危机。

如企业走不出危机,员工就将面临减薪,甚至裁员。这场灾难考验着每一家企业、每一个员工。


 这只黑天鹅带来的冲击



01

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断流


85.01%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。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是服务于大型企业,或者在大型企业未能覆盖的边缘夺食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大型的企业都举步维艰,为了保住现金流,甚至采取断臂求生,根本无暇顾及其他,这又给了本已背负沉重包袱的中小型企业致命一击。

《独家 | 清华、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,如何穿越3个月的生死火线》文章显示:34%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,33.1%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,17.91%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。就是说,67.1%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,85.01%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,只有9.96%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,如下图:

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-----》》》
1582191471630.jpg
(来源:中欧商业评论公众号,作者:朱武祥 刘军 魏炜)

02

员工对工作持续性的担忧


作为员工,虽能在家上班工资照领,随着疫情的发展,一来各种诸如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倒退20年、疫情是美国人的阴谋等谣言,难辨真假,对未来缺乏安全感;二来公司业务的减少,能直接感受到公司的重重危机和老板每天的焦虑,也不得不思考接下来工资还能发多久,什么时候会减薪,什么时候会被裁员。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外,还新增了对工作持续性的忧虑。

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?既然面对不能预测的不确定未来,只能接受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,但是在具体做法上要理性地寻找正面不对称性,找到自己人生的“凸性”,让波动对我们有大利和小害。


什么是“凸性”?



01

什么是“凸性”?

塔勒布说的“凸性”也是一种理性的试错过程,在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,但却能获得大收益。

1582191213363.png

上图是一个典型试错的“凸性”策略,其特点是损失的界限是已知的和有限的,但是收益不确定的或者无限的。便于理解,我举个极端的例子:比如当年在阿里巴巴和马云鲜为人知的时候,投资公司高管出身的蔡崇信不顾家人强烈反对,拿500元的月薪跟着马云一起干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因为蔡崇信认为:下行风险很小,上行收益很大,这事儿就可以干。翻译大白话就是说,干成了是个大买卖,干不成损失的是2年的薪水和这期间付出的时间。失败了,大不了再回投行干,损失是有限和既定的。

我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只为了表述“凸性”策略原理,并不是鼓励这么干,毕竟每个人的现实状况都不一样。


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“凸性”?



“凸性”不是撞大运,而一种积极的选择权。今天你我就身处在当下脆弱漩涡中,理性的选择才是减少损失的唯一路径

在这之前,先讲下我之前一段刻苦铭心的创业经历。


我在2014年创建了一家让零售门店互联网化的技术公司,开发了一款针对门店管理+全渠道移动销售的APP(类似今天的智慧门店模式)。

前面2年比较顺利,直到2016年资金紧张,见了近百家投资机构后,终于谈妥其中一家。当我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时,就在双方出了合同,快到盖章环节时的一天,对方电话我,说他们基金LP的资金没有到位,暂时没有办法投了。

听到这个消息,就像在大冬天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。

投资机构都找遍了。最后我把目光转到和我业务相近的头部公司,看是否可以找到他们来并购,于是我拿笔写信,把bp连同当前所遇到的困难一起快递给大约20家公司。

在这里,特别感谢商派时任CEO李忠伟、纷享销客CEO罗旭、外勤365 创始人刘昭、超级导购创始人彭一、秉坤科技店务通创始人杨刚。

今晚,当写到他们名字的时候,虽时隔几年,我仍然心生暖意,被一种感动包围。

在此,再次表达对你们的深深谢意。

同时也感谢过去曾经和我一起奋斗过的战友,愿你们越来越好!

这些人中,除了秉坤科技创始人杨刚是旧相识,其他几位之前都素味平生。

穿插些和主题无关,但让我记忆犹新的细节:

在纷享销客总部北京知春路卫星大厦,CEO罗旭请我们吃晚饭,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碗炒面用刀叉他都能吃得一根不剩,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拿到好几轮融资,在生活上还如此简朴,让我深感触动。吃饭期间,除了详细了解我的情况外,还传授了和资本打交道的经验,同时也把我们双方CTO等相关人员拉群,探讨合作的各种可能。

外勤365 创始人刘昭收到我的求助信后,在我出发去南京时,特意微信和我说,把我们一行往返的车票给他报销,以最大可能减少我的成本。后因业务产品之间难以相融,无法合作,但他表示:如果我要裁员,他可以接受我的团队,这样对员工和我都是最低的损失。

超级导购创始人彭一,我们反复谈了好多次,他说只要有可能,他非常希望能成就一个有梦想的人的梦想。但由于产品方向和他本身也处于融资阶段,资金非常紧张,也没有产生合作,但之后他数次微信鼓励我,并在此后几年我们一起保持沟通并探讨各种合作模式。

他们,至今,还在温暖我。

因为种种原因,我的技术公司没能和他们达成任何合作,但让我学到他们的专注,开放和友善。

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,我只得求助股东内部增资,很快在年底又一次增资,到次年2017年的三月,资金再次见底。无奈,逐步裁员,三月份后我一个人垫资垫到18年初。

早在2017年底的时候,我记得一个股东曾和我打过这么一个比喻:就如大坝决堤,需要10吨石头才能巩固堤坝,你这样一车一车的石头往下倒,每倒一车瞬间就被冲走,于事无补,只会损失越来越大。

当时,我曾拿着房产证去准备贷款,甚至卖房,在家人和朋友的劝阻下,没有卖成。如果当初我真的把房子卖掉,我不敢想象,今天会是怎么样,身居何处?

2018年初,在技术公司停下来之后,和商派时任CEO李忠伟经过多次沟通,在我的咨询公司基础上共同创建了一个专注零售研究的实验室,我也开始新的转型。

除了技术公司,我同时也创办过消费品零售、咨询公司。在连续创业过程中也取得过成绩也经历过失败。这些经历,让我重新思考后发现:一个企业个体的力量不足以判断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,也无法清楚地看到新商业背后的真相。

于是,我开始实地走访一些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企业,他们都是一个个商业切片,走的越多企业让我看的越清楚。我把这些成功与失败的商业案例提炼出各种思维模型,通过写作与演讲输出给企业,提高他们创业成功率,同时也降低创业的试错成本。

此后,我重新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条曲线。

根据我创业失败的教训,给一些没有正现金流(不仅现在没有,再过几个月也没有,或者根本熬不过二个月)的创业公司一点建议:


1

不如借机把公司关掉



当初我硬撑,一方面死要面子,不想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被让身边朋友、同事笑话,拿着身家性命在硬撑;另外一方面,盲目相信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,把未来寄托在可能的奇迹,尽管可能这种确定感和安全感只是一个虚幻,但却成了我们坚持的理由。因个人能力或智力的欠缺无法区别噪声和信号,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思维的局限。

1)趁着账上还能赔付员工工资,尽快赔付,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交代。

多犹豫一天就增加一天的损失。在天灾面前,无能为力,相信会有人理解。如果硬撑对员工暂时来说,有点安慰,你作为一个船长明知道马上触礁翻船,不如早点让大家下船,反而是对大家负责任。

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静下心来,复盘得失,梳理接下来做什么,重新规划,哪怕创业失败,有部分债务,现在能及时止损,你还有翻本的机会。如果到负债累累,无力返还,成为老赖那一天,更是难上加难。

希望类似茅侃侃悲情不要再上演。

2)如果公司还有机会,建议采取平台+个人,从雇佣到合作

在灾难面前,团队会空前的团结,是企业内部一次提升凝聚力的好时机,开诚布公的和团队讨论各种对策。甚至可以“平台+个人”吸引外部优秀人才,补充公司的力量和资源,也可以鼓励内部创业,从雇佣到合作,打造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强的战斗个体,提升整体的战斗力。

我看到一个说法:潜能是蕴藏在人体内的一种强大的力量,一旦激发就会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。人在遇到危急情况时,体内会分泌一种奇异的激素,此激素能激发人体所潜藏的超常能力。情况越危急,潜能越易发挥,而在平常情况下,潜能皆处于沉寂状态。


为什么平时会处于沉寂状态呢?那是由于人类天生的劣根性,使得我们在平时下意识的不会使出所有的力量去做事。因为一是没有必要,二是身体也承受不了。而当危险来临时,为了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或物的安全,我们才能克服自己的潜意识,而爆发出自己所拥有的真正力量。


2

高管/员工如何寻找人生的“凸性”?



1)疫情给公司员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,如何让收益大于痛苦,与其在被动地等待公司给自己减薪,裁员,不如主动和公司老板探讨合作的各种可能性。比如主动把一部分工资折算股份和期权,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可以拿到比平时更好的条件。对于你的雪中送炭,聪明的老板一定不会吝啬。

这个时候,老板们最需要的就是和他一起共度患难的决心,你的主动和担当,让他们也愿给你比平时更多的期权和股份。这个前提是,你认为你所在的公司有前途,也了解你老板的为人。

2)如果你认为你所处的这家公司完全扛不住,就像大海中的一艘破了的船,,船舱上破的洞根本无力堵住。沉船已是现实,那趁早和老板一起讨论如何转型或者寻找新的机会,盘点有哪些资源,尽早做好最坏的打算。

如果你的老板行事方式和价值观并非你所认同的,那你可以择时退出。出于职业道德,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,站好最后一班岗,然后寻找你身边熟悉且需要你这样角色的公司,或者你打过交道的企业创始人,以底薪+股份或期权的方式加入其中,这个时候或许也能拿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条件。

以上,只是我个人的浅见,不代表有用。

塔勒布

1582191179228.jpg

塔勒布告诫我们说:“面对不确定性就是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,并彻底主宰它征服它。”


问题是“黑天鹅”的存在让我们如何能够穿透到事物的内部?越是在恐慌的时刻,独立思考能力越重要。

1582191107979.jpg

厚通咨询·员工激励专家

微信号 : houtongconsulting

● 扫码关注我们





北京厚通益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
  • 电话:18110027398
  • 地址:北京 · 海淀 · 文化大厦

扫码关注订阅号

加入人资学习交流群

版权所有 @ 北京厚通益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5033139号-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739号
  • 18110027398
  • 返回首页
在线咨询18110027398